第172章大宋新军制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棉花糖小说网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172章大宋新军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2章大宋新军制

  北宋的官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复杂、最混乱、最让人难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统。

  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和开国之初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和读书人吃饱了撑着没事干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分不开的。

  文官其然,军官亦然。

  五花八门,层出不穷。

  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时刻威胁中央皇权。

  即便是唐朝灭亡,也为能解决藩镇问题。

  反而唐朝因藩镇而亡,唐朝灭亡后,华夏战乱不断,各节度使已经不满足节度使的称号,干脆开始称王称帝。

  皇帝轮流做,武将夺权,弑君杀父,轮播上演。

  郭荣死后,赵匡胤黄袍加身。

  鉴于这种混乱局面,便开始采用一系列手段来弱化节度使的权力。

  主要是先派自己的心腹大将去接任地方节度使,但这样还不够,自己在世的时候,还能压住这些心腹大将,哪天自己归田了,这些心腹大将掌管一方军政,岂不是又要上演藩镇格局?

  所以赵匡胤便采取了强干弱枝的政策。

  什么是强干弱枝?

  后世许多人都指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自废武功,不知道最先对杯酒释兵权有这样的评价的是哪个脑残史学家,反正毒害了后世一大票键盘侠。

  强干弱枝的国策并非是虚弱北宋的军事力量,是为了保卫中央皇权。

  即从地方节度使的军队里挑选最精锐的部队,编入禁军之中。

  再从军政上,将最优良的战备给到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厢军的力量。

  实际上,在开国之初,治国的确开始用文人。

  但太祖时代,名将如云,也从未说武将不能为相的。

  例如曹彬,就做了枢密使,并且并未被文臣排挤。

  只是太宗朝的雍熙北伐,将大宋的军队精锐赔了个精光,武将集团从此以后,就被打断了腿,在文臣们面前抬不起来了。

  可以说弱宋此后的局面,皆是赵二此人一手造成!

  雍熙北伐之后,文人士大夫集团才真正开始在北宋的朝堂之上崛起。

  便开始想各种办法忽悠赵二来搞各种臃肿的官僚体系,总之,就只有一个目的:全力优待文官,全力遏制武将!

  如何遏制武将?

  首先从精神上开始洗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兵的是下等人!

  其次从军队职位上开始削弱,弄出一大堆的相互掣肘,相互制约,不明所以的军队官职、头衔。

  文人掌兵都有一个特点:不要这么不近人情嘛,大家都不容易,他只是触犯了军规而已,骂一顿就好了,或者贬谪他,或者开除他,打他多粗鲁啊,什么?要杀?不行不行,绝对不能杀……

  军纪便由此彻底崩坏!

  所谓慈不掌兵,从宋朝文人开始,成了反面笑话。

  站在赵桓的角度来看,军法要明确,大宋必须成立自己的军事法庭,代皇帝执掌军队军纪,军法无情,无不可有任何例外!

  该杀的多活一分钟都是在犯罪!

  按照皇帝去年提出的军制战略,大宋分出了五个大的战区:燕云战区、西北战区、东南战区、西南战区,和中央京畿战区。

  废三衙,在五大战区之上,设立帝国军督府,有统领帝国军队之权,级别与东府政事堂,西府枢密院一样,称中府。

  这个帝国军督府的地位明显比之前的三衙还要高,也表明了皇帝强军的决心。

  种师道从枢密院剥离出来,担任第一任中府元帅,下统五大战区。

  实际上,中府元帅不过是皇帝的军事顾问,战时代皇帝统兵,平时为虚职,各战区督帅向元帅汇报的同时,还需要奏疏皇帝军务大事。

  以后所谓什么路的什么军,便要废除,按照地域位置,编排到战区之下。

  战区最高的军事长官为都督,称督帅,所有的督帅由帝国军督府出。

  恢复更戍法,正式将政宣司改成监察院,与督察院并称司法二院。

  监察院掌大宋军事法庭,肃军纪之要!与军督府平级。

  这是对军队架构做了重新调整。

  赵桓听完李纲的汇报,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

  这就是赵桓所想的军事架构。

  以前的三衙虽然俸禄比枢密使还高,但其实实际地位却并不高。

  现在平级了,中府掌统兵权,西府掌发兵权。

  为了掣肘战区督帅的军权,继续更戍法。

  为了严肃军纪,消除所谓的兵只认将才为强兵的传统,成立了监察院。

  监察院代皇帝对军队执行军纪管理。

  定下权力构架后,李纲又汇报了军队的军衔、级别。

  宋代的爵位分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赵桓这个现代人,认为这一套称呼太麻烦,根本就是开国之初的习惯留下来的,当改。

  此后的爵位依然沿用中国传统爵位:公、侯、伯、子、男。

  将王这个爵位也加了进去,各爵位又分上和下。

  同样是十二级,不仅仅文官可以得到爵位,武将或者普通士兵也可以。

  只是获得爵位的门槛要高很多,例如武将或者普通士兵,要获得爵位,必须是文武全才,既能冲锋陷阵,又懂排兵布阵,兵法军政。

  最后在朝廷的综合考核下,由朝廷授予。

  当然,军衔的晋升就简单多了,按照军功考核。

  军衔也重新做了整改。

  军衔是赵桓最蛋疼的地方,这大宋的文人们闲到蛋疼了,军衔搞出了一大堆,他这个皇帝看了好几遍都没有理清楚。

  最后直接用最简单,普通士兵也最好记,只有普通士兵都背下来了,才有动力立军功!

  大宋的新军衔:将、知、尉、士、兵。

  其中将、知、尉有上、中、少和准,士则只有上、中、少之分,兵就更简单了,一等兵和二等兵。

  如此下来,赵桓对整个军队的构架也清晰很多了。

  按照之前的军制,他这个皇帝非得晕头转向不可。

  他甚至怀疑,有些人是故意将军队的制度设置得如此复杂的,以便于在里面克扣军饷,赚流水外快。

  现在就不同了,许多东西简化之后,脉络就清晰起来。

  PS:继续求推荐票支持!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ht567.com。棉花糖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ht56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