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徐处仁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棉花糖小说网 >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 第560章徐处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60章徐处仁

  司马琦道:“再加车厢是不可能了,会影响车速,20节车厢已经是极限。”

  周朝道:“那是否还能对蒸汽机厢再做改良,提高车速?”

  “从理论来说,没有问题,但需要对钢铁和蒸汽机的结构再做大的调整,并一日之功。”

  周朝继续问道:“若是改良换代,需要多久?”

  “少则十年,多则二十年!”

  周朝一听,颇有些悲伤,他今年已经七十又八,还能否再活十年是个问题。

  只是他突然觉得,火车这东西,的确是个好东西啊!

  若是大宋遍地都是火车,商贸将会空前的繁荣起来。

  朝廷对地方的管控,也会更加的便捷。

  似乎看出来了周朝的伤感,赵桓道:“周卿不必多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陛下说得是。”

  赵桓颇为高兴:“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呜呜呜……

  火车头顶上喷出浓烟,发出呜呜呜的声音,笨重的车身在轨道上缓慢移动起来,速度再慢慢加快。

  看着这辆火车的远行,赵桓仿佛看到了一个工业强国的崛起。

  突然,不知为何,中途跑出了一辆马车。

  马车行驶很快,它的速度比火车快。

  但渐渐地,速度被火车追赶起来。

  旧的事物,终将被取代。

  几天后,从东京城到幽州的火车沿线,各州府都递交了汇报。

  濮阳、大名府、正定镇(石家庄)、真定府、幽州。

  京幽线从东京出发,经过了这些城镇,并且停靠都非常顺利。

  粮食和布料运输也都很顺利,很安全。

  在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冬日的阳光正是明媚,但有一户人家却是愁眉惨淡。

  大宋前太宰,徐处仁,年事已高,已经卧病在床,不能再行动。

  开封府的皇城司总指挥使何礼明今天突然登门。

  “侯司郎,下官不便起身,还请见谅。”

  徐处仁脸上的皱纹如同沟壑一般,神色暗淡。

  才罢官一年半的时间,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

  这一年半,一下子老了十年。

  “徐相公不必多礼了,官家让吾过来探望徐相公。”

  身后的人将从京师带过来的草药和珍宝一一放置在桌案上,还有皇帝御赐的宝剑。

  “徐相公,官家听闻您卧病在床,甚是担忧,所以特命吾前来。”

  “陛下还记得老臣。”

  “陛下心中一直惦记着徐相公。”

  “徐相公,从东京到幽州的火车开起来了,一次最多可以运16万斤粮食到幽州,只需要两天的时间。”

  “哦……”徐处仁的气息有些虚弱,“真是太好啦,陛下从未让我们失望过,从未让天下人失望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宋贤相,开治盛世,是官家要对您说的。”

  躺在床上的徐处仁顿时老泪纵横。

  整整十年!

  徐处仁觉得自己这十年,比前面的六十五年都要有意义。

  这十年,在皇帝的帝国蓝图下,他参与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这十年,他未有一夜安眠。

  “陛下!”眼泪打湿了衣襟,徐处仁混浊的双眼已经朦胧。

  “官家还说,您可以提一个您的要求,他都会满足。”对于徐处仁,何礼明向来很尊敬。

  虽然发生了郑家一事,但何礼明认为,这并不能否认这位徐相公对大宋的贡献。

  他负责的京师的皇城司管辖,以往多与徐处仁打交道。

  在他的印象中,这位宰相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

  高位是何其难也,这十年,朝局动荡、边患不断,民间又巨变,要撑起这样的局面,非常人也!

  “您若想回京,官家也会答应的。”

  何礼明心中叹了一口气,皇帝向来给人君王无情的一面,但是皇帝内心却是有情有义的。

  就说贬谪了徐处仁后,皇帝隔三差五会询问下面的人,徐相公在广南过得如何。

  这次听说徐相公病了,也忍不住了。

  何礼明知道,自己的到来,代表皇帝的一种态度,而这种态度是与当今朝堂的诸公对立的。

  刚贬谪了徐处仁一年半载,又派人探望,皇帝你这是要为徐处仁翻案吗?

  难道你要对私藏武装的案件既往不咎?

  上位者之难,便难在一举一动都可以被人利用、搅局。

  徐处仁沉默片刻才道:“多谢陛下厚爱,臣已无颜回京,臣只有最后一个要求。”

  “徐相公但说无妨。”

  “臣想回家。”

  何礼明鼻子一酸,挤出一个笑容:“当然可以。”

  几天后,收拾了行装。

  大宋前任太宰,坐上了回应天府的马车。

  外面寒风瑟瑟,徐处仁依靠在车内,脸上平静而安详。

  耳边仿佛传来了一声声铁锤敲打刚刚从火炉里取出的钢铁的声音,听到火枪和火炮在广阔的疆场声震天动地。

  闭上混浊的双目,似乎看到了楼宇重叠,文人骚客争相在东京城留下千古诗篇。

  大约半个月后,徐处仁抵达了应天府谷熟县的徐家村。

  路边的孩童正在玩耍,大人们坐在村头,享受着冬日午后的阳光。

  大宋邸报乡村报社门口,有几个年轻人正在讨论今年朝廷对农桑的新政策。

  看见一辆马车行进来,正在玩耍的孩子们都凑上前去。

  “大人,我们到了。”徐处仁的儿子徐清从马上下来,他走到马车门口,上去,将自己的父亲搀扶下来。

  徐处仁是神宗元丰年间的进士,此去已经有五十余年。

  自取了进士,徐处仁便再也没有回过这里。

  前面走过来一个少年人,不禁问道:“这位官人,您从何处来,要找谁?”

  徐处仁微微一怔,这一刻,他不禁想起了前唐著名诗人贺知章的那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徐处仁咳嗽了两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我回家。”

  早已物是人非,老旧的房子都拆掉了,唯有那颗大树还在啊。

  年少的时候,那颗大树还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那时,他经常躺在大树下读书,一读就是一天。

  母亲在家中做饭,做完饭会叫他吃饭。

  徐处仁在徐清的搀扶下,坐在大树下。

  他仿佛又听到母亲的声音,仿佛看见一个少年人从树下站起来,走进屋子里,夕阳洒了一地。

  几天后,徐处仁病逝的消息传到皇宫。

  望着满地的落叶,赵桓颇有些伤感:“秦卿,你说,朕是不是有负于徐相公?”

  秦桧在一边道:“陛下与徐相公君臣相知,徐相公深知陛下苦衷。”

  赵桓叹了口气:“厚待徐清,此事不要声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ht567.com。棉花糖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ht56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