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即视感_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棉花糖小说网 >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 第238章 即视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8章 即视感

  “静观先生,前边就是厦门城了。”

  王文龙点点头向远处眺望而去,就见在空旷的土路上,两边出现了一些草棚子,再往前就是城墙。

  一行人走进关厢,耳边听到的最多的就是招工喊声。

  “有没有会莆仙话的?只要会莆仙话的!”

  “要女人,能生养的,是不是泉州人没关系。”

  “……”

  王文龙总算明白为什么这么多店铺了,全都是人牙开的。

  衙门给的移民条件是人银三两,三户牛一头,但在如此多灾民的情况下这条件自然而然会打折扣。

  这些难民在福建已经活不下去,只等着去大员开垦还有一口饭吃,不给钱都干。

  不少人直接做起二道贩子,通过各种途径把安家银克扣了,然后直接招募这些穷苦的难民过海峡。

  更有甚者,直接买卖人口,主要是买女子。

  大员岛上女子奇缺,别姓后世台湾流传“有唐山公没有唐山嫲”的说法,说什么明清去台湾开垦的都是青壮年男性,而他们的配偶大多是台湾原住民,看看历史文献就知道,光是在郑成功时期台湾的汉族人数就超过二十万,而台湾原住民人数才不到十万,而且彼此之间还经常闹出矛盾,能够做生意就不错了,汉族男子娶原住民女子为妻的比例少之又少。到清末台湾岛上的人口更是已远远超出了原住民女子数,靠原住民女子根本生不出那么多人口。

  事实上大多数开垦台湾的闽人男子找的也是从福建“过唐山”移民过去的福建女子做配偶。

  不过在开台初期有胆量渡海的女子实在是少,许多开垦村子都急缺女性。

  从码头出发走到关厢也有个二里多路,抬着沈宜修的头轿轿夫走累了,叫旁边人顶上换个肩膀,他拿斗笠扇着风,看着旁边陪走路的衙役,又看看王文龙和善,笑着打听道:“老爷和几位公爷想是要去看夏教信徒出海吧。”

  王文龙问道:“你也知道今天夏教要出海?”

  那轿夫头子道:“这是自然,冬半年敢过大员的也就是三一教的人了,如今说着为了缓解灾情,一船船的把人往大员送呢。”

  台湾海峡最适宜航行的时间是夏半年的前五月,无风无浪,冬半年的风浪无常,只有三分之二时间段能正常航行,最危险的是农历六七月,那时出海很容易碰上台风和黑潮,哪怕是老海主也不敢走。

  王文龙问道:“你们在厦门待的时间久,过大员海上风高浪急,那些去开垦的人会不会怕的不敢去?”

  “怕是怕,”那轿夫说,“可总比饿死好不是,过海的确九死一生,但据说只要成功登陆那就不愁了,第一年开垦土地,第二年就能种一些粮食,大员岛上的土地可是肥哩,溪水又有,再也不怕受饥荒的了。像如今这般的年景,我要没有这几顶轿子做买卖,说不得也拼上性命去过海峡。”

  王文龙点头,福建比较方便种地的地方就是福州,漳州,泉州,莆田,四大平原,此时八闽百姓对于良田的渴求是刻在骨子里的。

  后世历史之中台湾开发其实是福建民间长达三百年前赴后继积累后的基础,清代光绪年间福建人口才两千多万,而台湾人口就有三百万,几乎都是百多年里移民过去的后代。

  且明清两代开垦台湾土地的大量投入更也是从福建民间筹集的,投资的原因也很简单,历史记载晚清时台湾“晚稻丰稔,资赡内地,是以户鲜盖藏”——台湾的大地主家里粮仓都没多少粮食,因为生产出来的粮食大多数用作商品粮卖往福建。

  晚清时福建人对于台湾几代人的开垦已经有了极大收获,台湾被建立成福建的粮仓,滋养着福建百姓。

  而甲午之后台湾被侵占等于直接把福建民间三百年积累的心血剜了出去,带来的影响远远不是历史书上寥寥几个字可以概括的。

  当时不光福建民间许多商人、宗族资金链直接断裂,更关键是使得福建全省粮食都无法自给。

  光绪年间福建人口两千六百八十万,到了解放前福建只剩下一千一百万——只有光绪年间人口的四成,要知道甲午海战到解放之间也才隔了不到五十年。

  原因是福建的粮食供应本就紧张,又失去了台湾岛这么一个经营三百年的粮食基地,福建百姓不想饿死只能下南洋讨生活。

  清代之前福建人的确爱出海做生意,但是移民的习惯远远没有那么强,例如同为八闽文化影响的台湾就没有像福建沿海这么大比例的移民,福建这种移民习俗最早不是什么文化习惯,就是被逼出来的。

  ……

  进了城门,王文龙等人先找到驿站把女眷安顿好,接着王文龙就前往城中的三一教堂。

  王文龙来到教堂中时就见这里俨然是一片大工地,卢文辉亲自监督着一群教徒在那儿砸石头,混三合土。

  王文龙走上前便笑道:“夏教是要在此起一间大寺庙了。”

  卢文辉回头见到王文龙,颇为高兴,笑着说道:“这岛上风太大了,原本想搭个茅草屋应付,没想过不了几天屋顶草苫就被吹飞,干脆在此建上一间砖石寺院。”

  厦门岛在海上,平常风就不小,传到后世的古建筑都是红砖古厝,哪怕从唐朝就建立的厦门南普陀寺主要建筑也是砖石加木构,单纯的木建筑根本扛不住风。

  王文龙看着这大工地的场面,问卢文辉说:“三一教上岛开辟的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困难?”

  卢文辉笑着道:“建不若先带你去庙里看看。”

  王文龙跟着卢文辉一起走进庙中,穿过那一大片工地就见后头出现了一排排的夯土房屋,原来是之前临时修筑的三一教庙宇。

  他们走进庙中,就见到处都是人,有人在一起听会讲,有些人在忙忙碌碌的洗衣做饭。

  王文龙看着这规模,惊讶问道:“这些都是要过大员去的?”

  卢文辉点头:“这一次要去五百人,有老农、有账房、有医生、有工匠、有猎户……”

  王文龙惊讶说道:“怎么凑齐这些人?”

  “兴化府好几个村里一半的人口都来了。”

  王文龙目瞪口呆,三一教这是打算去开辟殖民地啊。

  正在这时,王文龙又听见后场传来呼呼喝喝的声音,跟着卢文辉一起走过去才看见,一群群的青壮手中正拿着竹矛团牌之类的武器演练阵法。

  王文龙惊讶:“你们上岛开垦怎么还练习军阵?”

  卢文辉看了那些人一眼,说道:“我们开垦地的土人有些愿与我们通商合作,但有一些却十分蛮横,为了保护村坊,只能如此。”

  信他个鬼,除了竹矛团牌之外,王文龙明明看见后头还有人拿着鸟枪,有这火力还说什么保护村坊,多半是要持剑殖民。

  和其他海商找些没有原住民的土地去建立贸易港口不同,这群三一教徒在台湾岛的肥沃山林中开垦,大量和原住民接触后哪怕原本宣传的再和平,三一教此时也自发开始学习如何开拓殖民地了。

  王文龙建议道:“夏教上岛后也不要一味使用武力,要会边打边谈才方便立足。”

  卢文辉笑道:“那是自然,我们第一块开垦地边上已经有几个土人村落信了本教了。”

  王文龙点头,三一教本来就以教授信徒保生治病为立足法门,掌握相对台湾岛上土著更有优势的医术,再加上拥有武力和信仰加持。

  现在又有负责整理思想教务的卢文辉直接到厦门岛主持开台事宜,王文龙知道他们肯定是尝到甜头打算开辟三一教的殖民地了。

  不过这套班子的即视感也太强了,这是把传教殖民那一套自己悟出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mht567.com。棉花糖小说网手机版:https://m.mht567.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